时代当下,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,银发经济产业已经站在时代的风口,引弓待发。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,让银发经济产业的资本市场逐步打开,养老服务领域更是蕴含着巨大的投融资创业潜力。
下面,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养老服务领域下细分市场后的四大黄金赛道…
政策利好:东风助力,银发经济产业蓬勃发展
近年来,国家对银发经济产业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,一系列重磅政策接连落地。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》的发布,推动了银发产业内涵的不断丰富,产业地位也日益重要。这一政策的引领下,各类产业基金纷纷加速设立。中国人寿集团发起设立的规模达数百亿元的银发经济产业投资基金,以及上海市闵行区计划设立的近十亿银发产业园区产业基金,都彰显了资本对这一领域的强烈看好。而央行等九部门在年前联合印发的《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更是为银发产业企业开辟了新的资本通道。它明确将银发产业列为未来资本支持的重点方向,意味着符合条件的银发企业上市的大门正缓缓敞开,为企业解决了资本进入的难题,让整个银发产业的发展如虎添翼。
一、长护险与辅具租赁:潜力无限的新兴市场
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全面铺开,正深刻改变着养老护理行业的格局。以隔壁小国日本为例,自从千禧年实施《介护保险法》后,养老服务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。“介护/支援”的需求人群以及使用介护保险服务的人数大幅攀升,护理保险总开支也增长数倍。中国的长护险虽处于发展阶段,但前景广阔,当前规模预计在三四百亿,未来还有近十倍的增长空间,有望达到数千亿。长护险的扩容,催生了长护险服务+辅具租赁的全新机遇。目前,已有49个城市积极推动辅具租赁业务,覆盖对象主要为中度、重度失能老人,补贴标准较为可观,报销比例也较高。尽管现阶段市场规模仅约3亿,但随着长护险覆盖人群的增加,预计到2027年,辅具租赁市场规模可能会跃升至数亿元,2035年更是有望突破百亿。在产品层面,电动护理床和轮椅市场潜力巨大。然而,由于辅具租赁的特殊性,产品需要具备易拆分、易搬运、易清洗消毒且耐用的特点,这为国内厂商带来了创新机遇。从服务端来看,目前行业更注重人员配备、仓储洗消能力等,对服务商经验要求相对较低,为传统养老服务企业提供了转型契机。
二、线下大消费崛起,护理消费品迎来春天
养老护理相关消费品的生产已趋于成熟,但此前面临销售渠道和场景的难题。如今,线下各类场景的兴起,为这些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。
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拥有庞大的老年群体,全国八百万张养老床位,约四百万老人居住其中,且平均年龄在75岁以上,护理需求高度集中。居家养老服务同样不容忽视,上千家长护险服务机构和三十万护理人员,为大量老人提供上门护理服务。康复医院的32万多张床位以及八万多家中医诊所,也聚集了众多有康复需求的老人。
值得一提的是,药店正逐渐成为养老护理消费品的重要销售场景。与北美、日本相比,中国药店非药业务占比仅两成,提升空间巨大。而且,中老年群体在线下药店客户中的占比颇高,线下场景在养老护理领域的重要性愈发凸显。
三、专业化分工:养老服务的新趋势
养老服务正从过去的“大而全”模式,向专业化细致分工转变。曾经,一家养老机构往往试图接收各类老人,如今,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专注于特定领域的养老机构,如失能护理、认知障碍护理等。这种专业化的发展,不仅能提升服务质量,还为相关外延产业创造了机会。
在养老服务的营销端和人力端,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。养老机构招聘护理人才困难且流失率高,专业的招聘商和外包服务单位应运而生。通过数据渠道端,能够帮助养老机构精准获取客户需求,快速填满床位,实现高效运营。
四、智能化升级:从机构走向居家的新变革
在养老领域,信息化起步较早,但早期的设备和系统存在诸多不足,难以满足应急需求。从2022年起,智能化逐渐成为养老服务的新趋势。在养老机构中,借助AI和智能化手段进行老人评估和管理方案制定,提升了服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。
过去,智能化产品多集中于机构场景,而居家场景的智能化发展相对滞后。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,未来居家智能化将聚焦于解决轻度、中度失能老人的实际问题,如老人定位、日常陪伴等。小巧便捷、性价比高的单一功能产品,如安康玖玖的钥匙扣、陪伴机器人等,将成为居家智能化产品的发展方向,蕴含着无限商机。
综上可见,银发经济产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,养老服务领域的这四大黄金赛道,正等待着有识之士去挖掘和探索。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者,都应紧紧抓住这一时代机遇,在银发浪潮中抢占先机,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,为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