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级市场圈子其实很不透明,消息不外露,靠人脉和内部消息赚钱。找别人管钱容易被坑,经济不好时,有些人为了赚钱就没底线。GP和创始人嘴上谈合作,实际各怀鬼胎,想法子从投资者那捞钱。
Pre-IPO轮估值,得用特别超前的概念。参考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做火星移民项目的估值方法,再结合WEB3元宇宙生态社区的情况来调整,如果公司还在搞像永动机这种超厉害的研究,也要加到估值里。
别用老土的现金流折现模型了,给投资人看的投资回报率曲线,得画得像黄金螺旋线一样好看,这样才能吸引他们投钱。
估值和创始人的项目介绍PPT页数有关系。刚开始融资,PPT十页纸左右就够,别把话讲太满,后面融资还有用。到了PRE-A轮,PPT至少上百页,里面得有参考文献、行业术语、市场定位分析,不然拿了投资人的钱都觉得不踏实。
二、退出的弯弯绕绕
(一)并购退出
并购退出其实就是自己成立个基金,买下自家项目,东西在自己人手里倒腾,外人很难察觉。
(二)IPO退出想靠公司上市退出投资?有个 “歪招”:找到要上市的公司,突击入股它 “战略合作伙伴” 七舅姥爷家控股的公司,等上市股价涨了,就能赚钱。
(三)回购条款和创始人签回购条款时,也会出幺蛾子。签字前一晚,创始人常找借口,比如突然说自己得了怪病,横竖就是不签字,背后原因大家都懂得都懂。
三、费用十八阵管理费只是小钱,真正坑人的在私底下的抽屉协议里。
(一)调查费用做审慎调查,不找正规机构,偏找自家三大姑八大姨的财务公司。说是“深度研究”,一张PPT要8万,贵得没道理。
(二)顾问费用收咨询费更离谱,给被投公司介绍风水大师,说调办公室磁场能助上市,纯瞎收费。
(三)人脉搭桥费就是安排投资人、创始人去游艇会,美其名曰 “深度研讨”,实则打着谈生意的幌子吃喝玩乐,费用算在项目里。
四、韭菜循环割A阶段:拿上轮投资人的钱抬高公司估值,制造公司很值钱的假象。比如公司本来值“半个小目标”,拿了一千万后,对外就宣称值一个亿。
B阶段:用虚高估值吸引新投资人,新投资人以为潜力大就投钱,结果被坑。
C阶段:新钱一到账,马上准备下轮融资,继续吹牛把估值泡泡吹得更大。
听懂GP的“弦外之音”
GP说话有套路,得小心!
《生态協同》:就是拿投资人当免费人脉,帮他们拉业务、找资源。
《战略儲備》:意思是项目不行了,但GP还想接着收三年管理费。
《長期主義》:GP做不到投资协议里的承诺,拖到投资人忘掉协议内容。
一级市场看着热闹,实则藏着不少坑。投资者别被花言巧语骗了,一定要多调查、多研究,别盲目跟风。唯有如此,才能保住自己的钱,不被割韭菜,稳稳投资。